中國煤礦已走向自負盈虧的道路,而且向高產高效發展,煤礦是中國最大的能源產品,占中國的65%以上,前年14億噸左右,去年是17億噸左右,今年還有所上漲。隨著煤礦自動化運輸的發展,對輸送帶,特別是尼龍輸送帶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,由前年560萬長米左右發展到去年的700多萬長米左右,今年預計900多萬長米。煤礦價格在不斷的上漲,漲幅達100%以上,所以煤炭和輸送帶量的發展是成正比的,而輸送帶的價格與這兩者的發展卻是成反比的,這和供大于求有關系。這些年來,煤炭在提高產量的同時,不斷在降低生產成本,由于輸送帶生產企業多,煤礦挑選產品和價格的余地比較大,輸送帶廠已經沒有了核心的競爭力和價格控制力,這樣就被需方牢牢的控制在手中,看似輸送帶產量和等級不斷在發展和提升,但今年輸送帶產值與前年相比才漲了10%左右,利潤卻與前者持平。
企業根據自身特點找準了市場定位,就對市場有信心,就不怕競爭,加上企業對市場的理性認識,也促使市場向良性發展。在此基礎上,輸送帶企業必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,強化品牌意識,共同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。目前中國輸送帶行業在設備、工藝技術、品種結構等方面,已具備了與世界著名膠帶公司競爭的實力,近兩年輸送帶出口也大幅增長。據管帶分會統計,今年1~9月出口899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72.81%。過去全國一年出口也就幾百萬美元,現在僅浙江雙箭一家出口就達3000萬美元。他建議,輸送帶行業應在世界范圍的競爭上做出新的努力,使中國向輸送帶大國發展。
在市場好時,尤其要未雨綢繆,目前能源、材料市場很好,最近1~2年膠帶行業可能還會有較大的訂貨量,但這些都是已經批復正在建設項目的訂貨,而現在國家已經對金屬、礦山等項目的投資開始嚴格控制,煤炭、鋼鐵等投資低潮期可能會在1~2年內到來,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,調整好產品和市場策略。